
当前,江西工业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增长速度减速换挡,步入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不只是增速换挡,而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市场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培育链条健全、机制完善、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变经济欠发达面貌,实现工业强省战略,提振江西经济实力。
一、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理论渊源和形成背景
(一)产业集群的理论渊源
产业集群这个专用名词由美国哈弗商学院,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按照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相关工业及联合机构中,那些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的互相依赖的公司、专业供应商、服务商、生产商等,集中在某一地区的一种工业现象。波特将产业集群提高到增加国家竞争力的高度,而拥有产业集群的区域都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力,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实践早于理论。最初,产业集群主要指小企业组成的集群。如“块状经济”、“特色经济”、“专业化乡镇”、“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电子一条街”等专业化的乡镇或区域。以特色集镇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雏形,引起了大批学者和政府管理者的关注,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相继出台文件把产业集群作为发展要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中关村电子产业集群、江苏的纺织品产业集群、福建的运动鞋产业集群、浙江诸暨大唐镇的袜子产业集群、河南平县的玉石加工产业集群等迅速发展,这些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形成背景
南康家具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拥有传统木工手艺的南康人,前往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家具企业务工。当这些务工者的资本、管理、经营、技术等达到一定积累后,部分南康人回乡创办家具企业,随后这个草根产业迅速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成为年产值超700亿元的产业集群。南康家具产业的腾飞,离不开政府的因势利导。1997年,《南康市家具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出台;2009年,南康市家具产业促进局成立,遴选、整合出30家企业重点培育;2012年6月,支持发展南康家具产业写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促进发展升级、产业升级的决策部署;2014年,南康家具产业入列江西省首批省级示范产业集群。
二、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和成功经验
(一)规模扩张,“质”与“量”齐飞。一是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4年12月,南康的家具企业共有62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数7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3%;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家具企业15家;家具及物流、市场、辅料、电商等配套产业达7348家,实现产值701.8亿元,比2013年增长56%,净增251.8亿元。二是税收出口快速增长。2014年,南康家具产业直接税收2.3亿元,比2013年增长114%;新增自主进出口贸易企业32家,贸易额2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00%。三是职工薪酬快速增长。2014年,南康从事家具及相关配套产业的有30多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2014年,南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7017元,比上年增长11.O%。
(二)活力焕发,企业综合能力提高。一是成本优势凸显。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内部大量相关企业集聚,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及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其内部企业单位产品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二是创新意识觉醒。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企业之间密切的接触和比较,能够更清楚、更迅速地觉察到新客户的要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并始终保持足够的创新动力。企业间的相互聚集与频繁交流,唤醒了众多企业创新意识,一批龙头企业不断采取现代经营和管理方法,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规模化发展、品牌创建、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业主理念等方面也走在了前列,申请各种专利近200项。三是品牌意识增强。2014年,南康家具企业成功申请认定3个中国驰名商标;南康家具品牌中江西省著名商标数量猛增2倍,达到64个;江西名牌产品增至20个。
(三)广泛聚焦,区域品牌效应初成。一是影响力快速提升。2013年南康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授予“全国实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荣誉称号,南康家具品牌得到家具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南康家具销往全国各地,销售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县级城市,共设有6000余家销售网点,产品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伊朗、老挝、印度等10多个国家。二是吸引力与日俱增。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相互竞争、合作、交流、创新产生的知名度使其所依托产业与产品逐渐广泛认知,久而久之便成为区域品牌,比企业单个品牌具有更持久的品牌效应。仅2014中国(赣州)第一届家具产业博览会的成功召开,吸引4000多家家具企业参展,参观人数达12万余人次,签约金额超10亿元,“南康家具”已成为赣州又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
(四)齐头并进,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一是配套产业聚集成长。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以家具加工制造为引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完善。上游产业有研发设计、油漆化工、五金配件、木工机械、皮革布艺等相关配套产业,下游产业有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仓储管理、广告宣传、展览展示、现代金融等。南康现有油漆生产销售企业约200家,五金配件生产销售企业约100家,木工机械生产销售企业50多家,合计产值80多亿元。南康登记在册的物流企业有299家,其中246家从事家具物流,运营线路650多条,辐射全国内陆各个省市,年货运量20万车次,物流产值达40亿元。二是外部平台顺利搭建。新型内陆口岸、国家级会展平台、国家级质检平台、家具喷涂中心、木材烘干中心、家具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等平台和一流海关监管场所的建设为南康家具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对江西工业的启示
(一)产业集群是提振江西工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省工业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调整期,工业增长速度由2013年以前的15%左右降到近两年10%左右。2015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9226家,累计实现增加值5757.3亿元,同比增长9.3%。江西工业进入新常态,一部分企业将被市场淘汰,一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逐渐走出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销的传统观老路,转而走向不断创新,顺应产业发展客观规律的新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浙江等地正是得益于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应努力推动和发展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形成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1、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目前,我省产业层次水平较低,一般加工占绝大多数,普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短,内部产业结构比较相似;企业之间围绕资源、项目和市场等方面的竞争较为激烈,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企业联合和资产重组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产业集群的网络化优势能够把区域内各类企业编织在一个网络中,企业可以依托产业集群谋求发展。各地区应该从各自的传统产业发展历史和比较优势出发,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实现有限资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发展。
2、产业集群可以加快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是其重要优势,产业集群本身是个特殊的创新系统。我省部分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系统改造与升级;并且各工业企业布局分散,多数生产性技术和技能的交流不足。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创新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追求先进的技术,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时刻借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必然会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我省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产业集群可以吸引人才投资等生产要素。大型企业的投资战略及调整,通常选择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区域进行合作投资,通过获得集群优势来降低成本。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地理集中、分工协作,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及劳动力成本得以降低。产业集群比单个企业更易吸引具有高技术水平专业人才前来就业,这些专业人才能够灵活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下降。我省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常态,高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若能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加上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优惠政策,则能够吸引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吸引专业人才前来就业。